第九十八章 年宴-《女尊之文昭天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「都起来吧,今日是家宴,无需多礼。」赵文澜扶着凰后的手,落座,德安贵子带着谨郡公姗姗来迟,但是,皇帝都起身行礼,其他人也说不上什么的。

    宫人们先给赵文澜进汤膳。汤膳用对盒盛装,「对盒」即两盒合一,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。皇上的对盒是两副,左一盒为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一品,粳米乾膳一品。右一盒为燕窝鸭腰汤一品,鸭子豆腐汤一品。

    接着,宫人们给宫君们送汤,虽然也用对盒,但数量减半,每人一副,内装粳米膳一品,羊肉卧蛋粉汤一品。而且也有规矩,按照等级送完一个,再送第二个。

    赵文昭的桌子上,

    摆的是很赵文澜差不多品级的膳食,这也是萧云提前吩咐的,赵文澜也是默许了的意思。

    汤品用过后,奏乐停止,开始转宴。所谓转宴,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、陈设(花瓶、筷子、果盒除外),从赵文澜桌前开始,在陪桌上转一遍,意为全家共同享用。转宴之后,摆酒宴。

    赵文澜的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,后宫宫君的酒膳每桌十五品。赵文澜在丹升大东乐声中进第一杯酒,后宫宫君接次一一进酒。酒后进果茶,接着后宫宫君起座,赵文昭离宴,祝颂之乐奏起,家宴始告结束。

    宸王府内,倒也不会显得太冷清,这宫中的除夕宴,不管是卢氏还是温塘也好,都是没有机会跟着一起入宫的,晏氏呢,则是提前告病,这除夕之前呢,突然感上了,风寒,虽然到了今日渐渐好转,却终究是没有好全,所以,就留下了。

    府里头的三个男子摆了一桌子好酒好菜,平日里不怎么说过话的三个人聚在一起,也不知道说什么的好。

    晏氏起头,说了几句吉利话,随后卢氏跟温氏跟着,一杯一杯的酒下去,几个人都有了几分醉意,后来,还渐渐的都说上了几句话。

    等到这顿家宴结束的时候,几个人都是笑意盈盈的,醉醉醺醺的回了自己的卧房。

    宫里头

    年夜饭结束后,赵文澜下令把自己吃过的饭甚至连盘子、碗、碟子、勺子、筷子一块儿都赏给亲近的大臣和亲王、郡王们。大家一起观看「庆隆舞」,「庆隆舞」作为最具凤鸣传统风味的节目,一直以来都是年宴上的保留节目。

    「庆隆舞」又称「马虎舞」,是凤鸣早期的民族舞蹈。该舞蹈分两方阵营,一方舞者头戴兽面具,身披兽皮,扮作动物;另一方舞者身着凤鸣服装,扮作狩猎者,后来狩猎者的服饰变成当时贵族的服装。舞蹈的结局,通常是狩猎者成功猎取动物。

    家宴环境虽然也表现出了严格的阶级制度,但总体上表现得较为随便。先帝(景元帝)曾于乾清宫行宴作诗,描述了皇帝与后宫宫君们一起,在佳节之时欢聚一堂、喜庆节日的情景,并写出宴饮时气氛和谐、情绪热烈的心情。

    诗中写道:「今夕丹帷宴,联翩集懿亲。传柑宜令节,行苇乐芳春。香泛红螺重,光摇绦蜡新。不须歌湛露,明月足留人。」百姓在过年的时候,讲究团圆和祝福,皇帝家过新年,也有一套礼数。皇家的礼数虽然排场,但是宗旨也和平民百姓一样,图的是喜庆和吉祥。

    (此处的所有对年宴的描写,都是以清朝为背景的,里面的诗,也是康熙帝所写。)

    等到赵文昭跟着墨闻舟回府的时候,身上也是酒气严重的很,「今日的鞭炮是放不成了,连对联都没有跟你一起挂上。」

    「殿下累了,府里其他地方的对联,臣侍让下人们挂上去,殿下先沐浴歇息,明日早晨,紫竹院里的对联,就由殿下来挂,好不好。」

    「好。」赵文昭由陈嬷嬷扶着到了水房沐浴更衣,洗澡热水澡,出来的时候,倒是清醒了许多,看到墨闻舟在房里整理床榻。

    「这些事情怎么不让下人去做?」

    「今日是除夕,臣侍想多为殿下坐着事情。」墨闻舟看到赵文昭的头发还湿着,就拿着干布巾给她擦着头发。

    慢慢的给赵文昭按摩这头皮,赵文昭舒适的倒在墨闻舟的怀里,「闻舟……」

    这是赵文昭第一次私下里叫墨闻舟这般亲密,墨闻舟一愣神,但是下意识的应了一句,赵文昭得到了回应,就接着往下说。

    「来年,给本王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,这样的话,你每次见到舅舅的压力,就不这样大了。」

    「是,臣侍会认真调理身子的。」墨闻舟羞怯的给赵文昭轻柔的

    擦着头发。

    wap.

    /79/79637/31115565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