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4中文网 - 恐怖灵异 - 做人要精明做事要高明在线阅读 - 动之以情,用情感感化别人认同你

动之以情,用情感感化别人认同你

        以情动人,确实是一件有力的武器,运用得好的时候,可以为自己赢取许多利益,减少不少障碍。

        郭沫若先生在游览普陀山时捡到一本笔记本,扉页上写着一副对联:“年年失望年年望,处处难寻处处寻。”横批:“春在哪里”。再翻一页,竟是一首绝命诗,并写着当天的日子。后来,郭老找到了这个神色黯然的姑娘,原来她考大学连续三年名落孙山,生活上又遭受挫折,感到悲观失望,准备“魂归普陀”。郭老先是称赞对联有文采,接着微笑着问:“我替你改一改,你看如何?”然后深情地吟道:‘年年失望年年望,事事难成事事成,’横批是‘春在心中’。”听了郭老所改的对联,姑娘体会到长辈的关怀,终于向郭老倾吐了心中的郁闷。郭老邀她同游普陀山,边走边热情地与她交谈。当姑娘知道面前这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就是一代宗师郭沫若时,万分惊喜与感激,吟诗谢恩师指点迷津,尔后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故事教我们一个说服人的好方法,那就是以情感人。特别是这样一位绝望的女子,她之所以绝望,就是感到天地之间没有真情,只有冷酷。因此,她觉得人世没有什么可留恋的,于是萌生了轻生之心。可是,从一代宗师身上她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,当然就会萌生对生活、对世界的爱,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气。由此可见,晓之以理能成功地说服人,“动之以情”也同样可以说服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战国时期,秦国攻赵,赵国向齐国求援。齐国要求赵国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,否则将不会发兵救赵。可是赵太后深爱自己的儿子,她执意不肯。满朝文武极力劝谏,却一点儿用也没有。最后,赵太后干脆宣布:“谁要是再来劝我,我就把唾沫吐到他的脸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后来左师官触龙希望进见太后,太后知道他也是来规劝的,于是就满怀怒气地等着他来。触龙小跑着来到宫中,向太后谢罪道:“我的脚有毛病,不能快步走,因而好久没有来看太后,心里十分惦念,所以今天特来拜见您。”太后道:“我现在也得靠车子才能行动。”触龙又询问了赵太后饮食、饭量等其他一些情况,这个时候太后的怒气才有所缓和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后,触龙又向赵太后请求能允许他的小儿子在王宫卫队里当一名侍卫。赵太后满口答应。“他今年多大了?”赵太后问道。“今年十五岁了,尽管他现在年纪还小,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,为他安排好立身之处。”赵太后问道:“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?”触龙答道:“比起女人来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后笑着说道:“女人是格外疼爱小儿子的。”触龙说:“我私下里认为您对您的女儿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。”太后说:“您说错了,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!”触龙说:“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,就必须为他作长远的打算。”接着,触龙又举例说当年燕后远嫁,赵太后与她依依惜别,难舍难分。但每次祭祖的时候却祷告让燕后留在燕国,不要回来,以便使其子女世世代代为燕王。

        触龙接着说道:“这大概就叫做:近一点儿呢,祸患落到自己身上;远一点儿呢,灾祸就会累及子孙。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都不好吗?他们地位尊贵,却无功于国;俸禄优厚,却毫无功绩。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,这就难免危险了。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,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,赐给他很多宝物,可是不趁着现在使他有功于国,有朝一日您不在了,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?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,所以我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至此,赵太后完全接受了触龙的劝说,说道:“好吧,就按照你的意思把他派到那里吧。”于是,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,到齐国去做人质。齐国也随即发兵救赵,从而退了秦国的大军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所谓“伴君如伴虎”。在封建时代,臣下进谏,稍有不慎就会招致灾祸。而触龙却能以巧妙的方式达到进谏的目的,确实令人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触龙很理解太后的心情,他也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。所以,他努力制造出来一种和谐的谈话气氛,刚见太后时,“太后盛气而揖之”。如果触龙在此时开口便谈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,很可能落入太后唾其脸面的尴尬境地,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,是最不理智的,不但难以听取他人的意见,而且很有可能把对方当做发泄的对象。老到、精明的触龙避而不谈长安君之事,而是先用“缓冲法”,从请安和询问太后饮食行止入手,讲述自己如何调养弱体、增进饮食的经验。这就使太后产生错觉,以为触龙是来探望、安慰她的,从而使太后由“盛气而揖之”到“色稍解”,既而“笑曰”,和谐的谈话氛围形成了,触龙谏说的第一道障碍被巧妙地克服了,陈述自己意见的条件也就成熟了。接着触龙又不失时机,用“引诱法”,以父母疼爱儿女的人之常情为契机,先从自己爱怜少子,想为他谋差事,然后渐渐地引入太后爱女儿胜过儿子,当太后告诉触龙自己更爱儿子时,触龙便用具体事实说明太后更爱自己的女儿,懂得为女儿的将来着想,可是对于儿子就不是如此。经过一番的陈述比较,太后明白了触龙的良苦用心,也接受了他的劝说。就这样,太后答应了将儿子送往齐国当人质。赵国很快就得救了,这不能不说是触龙的功劳。

        由此可见,以情动人,确实是一件有力的武器,运用得好可以为自己赢取许多利益,减少不少障碍。没有人是完全的冷血无情,没有人是真正的铁石心肠,人都有一种渴望与人亲近的心理,只要你真诚地与他人沟通,你们就一定能化解那些不愉快的情绪,和睦相处于一片蓝天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