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.第16章 雨夜迷踪(三)-《兰亭之俯仰一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杨志武叹了口气说:“我父亲也在第29军,卢沟桥事变的时候,他正在宛平城驻防,后来牺牲了,唉!”老头问他:“你父亲叫什么?说出来看我认不认识?”杨志武说:“我父亲是第219团一营副营长杨庆山,老伯您认识他吗?”

    老头一听,叫了起来:“啊!你是杨连长的儿子?哦,后来他当了副营长了。早年中原大战的时候,我是团参谋,那时候你父亲还是个副连长。在一次战斗中,我被流弹击中大腿,是他把我背回后方,救了我一命啊!想不到,他竟然牺牲了!”说完抬头看了看杨志武,点点头说:“嗯,是有些像,虽然你父亲比你黑,也比你更壮实,但你们眉眼之间的神态很像。我说你一进来我就看着亲切呢,原来是救命恩人的儿子啊!”杨志武忙说:“老伯,恩人二字不要再提,我父亲救您是因为袍泽之情,战场上互相救助是正常之事。”

    老头点了点头,又说:“这些年来,我枪也扛过官也做过,现在又成了逃犯。什么事情早就看开了,我现在就盼着能早点把日本人打回去。可是两国国力相差太大,我们一直处于劣势,节节失守啊。只有靠着我们国家国土足够大,一点点把日本人撑死、拖垮,这样才能最终保住国家啊。你们这些年轻人,从军报国是好样的,没有军人的牺牲哪有人民的自由?可惜韩复榘他们看不透这一点啊!天下兴亡匹夫有责,何况是他们这些高居庙堂之上的达官贵人呢!”

    老头说起情绪有些激动,杨志武劝道:“老伯,如今这些事都已经过去了,以后大家全力报国就是了。”老头听了他的话,欣慰的说:“小杨,你说得对!你一定要把情报送出去!在这场战争中,每一个人和每一份力,最后汇集到一起,就是打败日本人的那个拳头!不要小看自己的作用,更不要轻言牺牲。要安全的把情报送出去,但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,以后你还要为党国夺得更多有用的情报!”

    杨志武毅然点了点头,坚决的说:“老伯放心,我一定会完成任务,我知道这情报关系着很多党国军人的生命,我自己也会小心谨慎的。”两人聊了这么一会儿,雨开始变小了。杨志武站起身来,对老头说:“老伯,雨变小了,估计日本人很快就会追过来,我得走了。您多多保重,日本人败落的日子不会太远了。”

    老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说:“小杨,你也要保重!对了,你如果无处可逃的话,可以藏身到寺庙中。日本人信佛,几百年前他们的战国时期,织田信长在焚烧比睿山延历寺之后,没多久便死在了本能寺中。日本人认为他亵渎寺庙遭了天谴,所以从此无人再敢扰乱寺庙。正是因为如此,即便他们在中国暴行屡屡,也从不敢轻易冒犯寺庙。不远处就是金山寺,你可以去里面藏身。”

    只有那只军犬还在尽忠职守,来回嗅着杨志武的气味,想要发现这个戏耍了它的敌人。真是皇天不负有心犬,虽然河水隔绝了杨志武身上的气味,但路上残留的气味还是被军犬发现。终于,它顺着淡淡的气味找到水边,探头往水里看。

    好奇不只能害死猫,也一样能害死狗。军犬的眼睛在夜色中闪着淡淡的绿光,杨志武在水下看得真切,他掏出匕首探身出水,猛地把匕首向军犬掷了出去。匕首正中军犬的脖子,军犬倒在河边哀嚎起来,不一会儿就没了声音。杨志武见军犬已死,这才放心下来,向河的对岸游去。

    一个日本兵迷迷糊糊睡的正香,脸上落了一只大蚊子,狠狠的叮了他一口。日本兵挥手去拍,没有打到蚊子,却把自己给一巴掌拍醒了。醒来之后,他刚好听到了军犬最后的哀嚎声,连忙叫醒其他人,四处寻找起来。不一会儿,日本宪兵们在河边发现了军犬的尸体。

    看到军犬被杀,小队长气得暴跳如雷。日本兵打出了一颗照明弹,在照明弹的光芒下,他们看到杨志武已经顺着河游出了很远。日军连忙举枪射击,可杨志武早已游出了步枪的射程,子弹没飞到他身边就落入了水中。杨志武盗走的情报非常重要,日本宪兵不敢轻易放走他,连忙绕道去河对岸继续追捕。

    镇江地处江南,降雨频繁,杨志武刚游到对岸,天上开始下起了雨。雨很快就下大了,还没等到他走出多远,细细小雨就已经变成了瓢泼大雨,杨志武赶紧找地方避雨。杨志武已经拖着日本人在城外跑了一会儿,此时早到了镇江城郊。附近没什么人家,即使有,他也不想去连累无辜百姓。

    杨志武没跑多远,就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城隍庙。这时雨越下越大,雨水打在头上流入眼中,简直是目不能视。杨志武觉得日本人这个时候也跟他一样,都得找地方避雨,肯定没法追过来了,便赶紧跑进了庙中。

    杨志武进了庙门,抖了抖身上的水,先检查了一下油纸包着的情报,这才放心的关上门。土地庙里躺着一个老头,老头看杨志武浑身滴水,笑呵呵的问:“小兄弟,你这是怎么了?淋得跟落汤鸡一样?”杨志武看了看这个老头,他须发皆白,衣衫褴褛,但精神矍铄,不像是普通人。

    杨志武回答道:“老伯,我是被日本人追赶,跳到河中借着水遁跑掉的。我还没游上岸,就下起了大雨,所以我就成了这幅摸样了。看您老双目炯炯,气质非凡,不像是普通人,为何沦落至此?”
    第(2/3)页